戴维·洛奇:一个天主教不可知论者的自我救赎

戴维·洛奇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英国当代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自从上世纪90年代被译介到中国以来,一直长销不衰。

1998年,作家出版社率先出版了六卷本的《戴维·洛奇文集》,其中《换位》、《小世界》、《美好的工作》合称为“卢密奇学院三部曲”,饱受读者和文学界好评。尤其是被誉为“西方的《围城》”的《小世界》,借助上世纪末的“钱钟书热”,成为洛奇所有作品中在中国最受瞩目的一部。此后上海译文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又先后重新组织翻译、再版了洛奇的系列著作,使得洛奇的写作在中文世界得到了较为完整的呈现。

《小世界》,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戴维·洛奇1935年生于伦敦南部的一个中下层家庭,受母亲影响,从小信仰罗马天主教。1945年到1952年,他就读于一所国家资助的天主教学校,随后进入伦敦大学,主攻英国文学,并尝试小说写作。大学毕业后,洛奇获得一等学位,得以在英国中部的伯明翰大学任教,一生没有离开过学院,所以他也经常被称作“学院派作家”。

戴维·洛奇

洛奇的写作具有很强的自传性,他的多部小说内容都源于亲身经历,比如早期的《生姜头,你疯了》(1962年),就来自洛奇在服兵役期间的见闻。晚期的《失聪宣判》(2008年)也是来自洛奇自身的耳疾经验。至于洛奇最受欢迎的“校园小说”(campus novels)系列,更是他一生在学院里生活的缩影。

身为大学教授和文学批评家,除了戏仿和拼贴外,洛奇的小说创作并没有太多花哨的技巧和晦涩的隐喻。在平实的叙事中,洛奇继承了英式幽默的讽刺和自嘲,透过小说中的人物侃侃而谈着关于人生和宗教的种种看法,时而令人忍俊不禁,时而让人冥想沉思。

笼统而言,洛奇的小说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学院知识分子为主角,描写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生活百态,主要是“卢密奇学院三部曲”;另一类小说,是以天主教教义和人的精神信仰为主题,展现当代人的困惑与迷茫。除此之外,洛奇还有一部分作品兼具两类主题,既有学院和知识分子的内容,又含有天主教元素。相比前两类,这一部分作品受到的关注较少,代表作是洛奇在退休后出版的《失聪宣判》。

老教授的生活困局

《失聪宣判》的主角是一名因听力衰退而提前离职的语言学教授,名叫德斯蒙德。退休前,德斯蒙德在学术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可是年老后,却不断感受到生活的无聊,尤其是当听力越来越差后,他开始思考关于衰老、失聪和死亡的话题。

德斯蒙德患的是“高频性耳聋”,只能听到元音,而无法听清辅音,因此在日常生活里会闹出不少笑话,比如把non-stick saucepan(不粘平底锅)听成long-stick saucepan(长棒平底锅),wax-free polish(无蜡上光剂)听成laxative porridge(通便粥)。

在喜剧的外壳下,小说却掩藏着一层严肃的悲哀:“通常情况下,我只有通过语境才能将deaf和death或dead区分开来,有时候,它们似乎还可以互相替代。失聪是一种前死亡,是一种缓缓地带领我们走进我们每个人终将进入的漫长静寂的过程。”

除了听力衰退外,更让德斯蒙德蒙羞的是,他的二婚妻子弗雷德在事业上的风生水起。德斯蒙德退休后,弗雷德抓住机会,干起了家装生意,收入十分可观,甚至成了家中的经济支柱。德斯蒙德年长弗雷德八岁,却不得不离开学术会议和校园生活的庇护,住在弗雷德上段婚姻遗留的大别墅中,成为妻子的附庸。

“陪同她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时,他有时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位陪同着女王的亲王……由于他听力衰退,这些社交活动本身变成了一种煎熬,而不是快乐,有几次,他打算再也不去了,但一想到这种决定所带来的后果,他就对那种情景感到恐惧:更多的无所事事的时间要打发,对着书籍或电视,独坐家中。”

正当德斯蒙德准备郁郁寡欢地度过生命中剩余时光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扰乱了他的生活。一位名叫亚历克斯·卢姆的英语系女博士生,约德斯蒙德单独见面,目的是想要得到他对她博士论文的指导。鉴于卢姆已经拥有一位正式导师巴特沃斯,德斯蒙德委婉地拒绝了卢姆的请求。同时,德斯蒙德又心有不甘,因为跟一个年轻漂亮、能说会道的女人定期见面讨论问题,“这个念头不无诱人之处”。

卢姆的出现,给德斯蒙德碌碌无为的退休生活带来了欲望和激情,于是二人逐渐开始了暧昧的联系。在内心深处,德斯蒙德想要告诉妻子弗雷德关于卢姆的事情,但总是鬼使神差地难以启齿。为了避免妻子起疑,德斯蒙德要求卢姆不要往家里打电话,而是通过电子邮件沟通。一次,卢姆在邮件中对德斯蒙德进行了性暗示,尽管这封邮件促使德斯蒙德产生了性幻想,但最终还是没有如期赴约。

后来,卢姆到了弗雷德的家装店里,打电话给德斯蒙德,威胁说要将这件事情告诉他的妻子。弗雷德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肯定无法接受丈夫有婚外情的指控。德斯蒙德心怀内疚,被迫答应卢姆继续保持联系,并为她的论文提供帮助。与此同时,德斯蒙德还要每月一次坐火车去伦敦看望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这样的生活令他筋疲力尽、意志消沉。

然而偶然间一个去波兰巡回讲座的机会拯救了德斯蒙德。“我很想去波兰——乃至任何地方,以逃避作为家庭妇男的那些枯燥的日常事务,逃避患有轻度痴呆的父亲的那些令人忧心的问题,逃避一位纠缠不休、不择手段的研究生追星者的危险关注。”

德斯蒙德如愿以偿地去了波兰,在奥斯维辛参观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相比之下,他正在经受的那些拖累仿佛都不值一提了。回到酒店后,德斯蒙德得知自己的外孙降生,而且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正预示着德斯蒙德在精神上的重生。

在小说结尾,女博士生卢姆给德斯蒙德发了一封假的自杀遗书后返回美国,德斯蒙德的父亲也因为中风去世。德斯蒙德终于告别了内心的挣扎,在唇读班上,继续像个小学生一样地学习。

《失聪宣判》,新星出版社2018年8月版

不可知论者的自我救赎

如前所述,《失聪宣判》是洛奇以自身的耳疾经验为素材写成的小说,具有很强的传记色彩。不过,和小说中出现的性冒险情节相反,洛奇在现实生活中和他的妻子玛丽属于模范夫妻,家庭生活十分稳定。玛丽和《失聪宣判》里的弗雷德一样,都是虔诚的英国天主教徒,因此洛奇夫妇在婚前一直没有性关系,婚后也坚持不使用避孕工具。

自从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以来,天主教在英国就变成了遭到迫害的少数派,占统治地位的一直是相对自由的英国国教,同时天主教违背世俗社会和人性的严厉教条也屡受诟病。

出身于罗马天主教家庭的洛奇,长大后顺其自然地成为一名天主教徒。但天主教义中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道德规范,逐渐使洛奇对信仰产生怀疑,具体表现就是他的一系列天主教小说。例如,洛奇的《大英博物馆在倒塌》(1965年),探讨的就是天主教规定下的生育控制问题。天主教认为人工避孕是主观上有意的谋杀生命行为,所以提倡自然避孕,禁止堕胎。在这样的压力下,《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中的主人公夫妇就采取了教义规定的安全避孕法,却为此饱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洛奇之所以会写作《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1962年召开的天主教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简称“梵二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和古老的天主教与现代世界的种种矛盾,对天主教进行重大改革,比如承认罗马天主教会不再是上帝在尘世的唯一正确代表;允许神父在做弥撤时使用本国语而不是统一的拉丁语,等等。控制生育问题,也是会上争论的焦点,可惜最后教皇仍决定维持传统解释,这使得部分信徒颇感失望。

《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3月版

在梵二会议的影响下,洛奇又创作了一系列反思天主教与现代生活的小说作品,如《走出防空洞》(1970年)、《你能走多远》(1980年)、《天堂消息》、(1991年)和《治疗》(1996年)……尽管对天主教有着诸多怀疑,但洛奇始终没有否定或拒绝这种宗教,他只是把内心的犹疑和纠结通过小说释放出来,把思考的任务交给读者。

那么,洛奇本人对待天主教到底是怎样一种立场呢?

他在接受采访时,曾公开回应过这个问题:“我早就算不上是天主教徒了……我把自己定义为‘天主教不可知论者’。我认为,宇宙里或宇宙外,虽然不一定有上帝,但可能有另一种高于一切的神秘力量。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宗教,每个宗教里又有那么多的教派,说明这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究竟什么是所有这些背后的力量,可能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参见《戴维·洛奇专访:1935,生在英国中下层家庭,我生逢其时》)

洛奇自称为“天主教不可知论者”,其实并非无迹可寻,早在他那部军旅题材小说《生姜头,你疯了》中,就有预言般的表述。

《生姜头,你疯了》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英国和平时期兵役制的故事。学业优异的大学毕业生乔纳森·布朗到皇家装甲兵部队服兵役。初进部队,布朗感到自己完全不能适应那种等级森严且必须绝对服从命令的生活。来自爱尔兰的迈克是布朗的大学同学,他们由于共同厌恶部队而结为亲密战友。

布朗和迈克刚到新兵接待处报到时,接待员需要录入他们的个人信息,其中有一项就是宗教信仰。面对接待员的询问,迈克干脆地回答道“天主教”,布朗却说是“不可知论者”。接待员反问:“什么意思?”布朗答:“我不信仰任何宗教。”接待员接着向布朗确认是不是“无神论者”?布朗果断地否决说:“不,不可知论者,这两者截然不同。”

《生姜头,你疯了》,新星出版社2018年11月版

尽管我们无法判定1960年代初的洛奇就已明确自己是“不可知论者”,但他敢于在小说中赋予“第一人称”主人公这样的宗教背景,至少表明他在那时已经开始反思与生俱来的天主教信仰。

到了晚年写作《失聪宣判》,洛奇安排老教授德斯蒙德与年轻的女博士生卢姆暧昧往来,徘徊于出轨的边缘,其实仍然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可知论”。德斯蒙德与卢姆之间藕断丝连的关系,不妨可以看做是洛奇一生与天主教关系的象征。

《失聪宣判》最后写到,卢姆的正式导师巴特沃斯向德斯蒙德坦言,他没能禁得住诱惑而与卢姆发生了婚外性关系,有身败名裂的危险。但德斯蒙德面对同样的诱惑,成功地把持住了自己,没有继续滑向深渊。凭借这种道德自制力,以及与家人的亲情关系的维系,德斯蒙德终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次伦理危机,从而完成了对于自我的救赎。

在传统天主教教义中,人要获得上帝的救赎唯有参与教会。但当人在现实生活中与教会割断联系的情形下,若仍想获得拯救,便只能依靠自身的意志和修为,这是洛奇在虚构世界里为我们铺展的人物命运,也是他自己的生命写照。

2024-10-04 03:15 点击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