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殡葬改革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路建英
做好清明节祭扫工作部署和服务保障,殡葬管理条例(修订)纳入《民政部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殡葬领域四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批准发布,《民政法规制度建设规划(2023—2027年)》明确完善殡葬服务制度,加强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相关行业活动、会议、培训相继召开……
回眸过去一年,为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管理机构主动作为,强化殡葬公益属性,坚持倡新风与除陋习并重,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落实“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涉殡葬领域任务,积极稳妥推广节地生态葬法,提升殡葬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殡葬改革新风扑面来。
持续发力
深化殡葬改革迈上新征程
2023年伊始,殡葬改革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被称作年度“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为深化殡葬改革,办好人民群众“身后事”、更好满足“逝有所安”,一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管理机构精准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让殡葬工作在基本民生服务保障中的作用得到彰显。
“新征程上,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坚定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推行移风易俗的殡葬改革目标不动摇,坚持标本兼治、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说。
这一年,推进殡葬改革,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创新。
为进一步完善殡葬法规政策,加强殡葬服务管理能力建设,推进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民政部相继举办全国殡葬法规修订和政策研制座谈会、全国殡葬工作及民政领域殡葬标准化管理培训班;《民政法规制度建设规划(2023—2027年)》明确完善殡葬服务制度,推动制定加强和改进殡葬服务管理工作有关政策,适时启动殡葬法立法研究;推进殡葬管理条例(修订)纳入《民政部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燃油式火化机通用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编写工作纳入《2023年民政部标准制定计划》;《殡葬术语》等四项殡葬领域国家标准获批发布,等等。
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是推进“逝有所安”,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行动,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安葬权益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必然要求。
一年来,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殡葬领域的急难愁盼,民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涉殡葬领域任务推进,持续深入推进殡葬移风易俗。江苏省副省长主持省殡葬改革工作联席会议,湖北随州、河南洛阳等地副市长深入基层调研殡葬改革和殡葬服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山西、浙江、河南、贵州等省民政厅同志带队到殡葬服务管理机构检查指导工作,着力解决服务、整治落地“最后一米”问题。
纵深推进
丰富和完善殡葬服务供给
“共谋新发展、共创新时代”。2023年6月,第九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殡葬行业的目光。“殡葬工作既要做好物理的留存、更要做好精神的留存。”“打造公园式人文教育景观园,要把现代园林景观和葬式有机结合,做到葬中有景,景中有葬。”与会专家在交流会上各抒己见。
殡葬服务作为群众关切的重要民生事项,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2023年,各地围绕推动殡葬改革与完善殡葬服务供给相结合,让殡葬领域服务更优化、措施更精准、保障更有力。
聚焦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民政部组织7个调研指导组,赴全国14个省(市)开展群众祭扫专题调研,指导各地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紧扣满足群众基本殡葬需求,上海推动殡葬服务进社区,提升殡葬服务可及性,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殡葬服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满足群众“逝有所安”需求。重庆发布国内首个哀伤抚慰服务地方标准《殡葬服务机构哀伤抚慰服务规范》,并出台殡葬便民利民惠民10项措施;湖南下发通知,从加强对农村殡葬工作的领导等10个方面进行规范……如此的措施不胜枚举,获得群众点赞。
把殡葬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许多地方创新优化服务举措。加强殡仪馆监督管理和提高殡仪馆服务管理水平,江西省民政厅出台《江西省殡仪馆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由合肥小蜀山陵园牵头制定的《骨灰生态安葬工作指南》成了安徽省地方标准;浙江金华发布全省殡葬服务行业地方标准《殡仪服务规范》,增加心灵抚慰等柔性服务标准要求;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联合福寿园国际集团旗下礼济学院、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发布全国首个适用于多场域的《殡葬社会工作者服务通则》,为殡葬社会工作者制定出标准化服务流程。
为规范和加强殡葬服务管理,河北、山西加强和改进殡葬服务收费管理,严厉打击殡葬服务收费中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和殡葬服务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宁夏出台城乡公益性公墓(逝安园)项目管理办法,坚持“五统一”标准,支持殡葬设施建设填空白、补短板;江苏试行新修订的公墓管理办法,加大公益性公墓供给,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更好保障“逝有所安”。
同时,各地加快推进殡葬信息化建设,提高殡葬在线政务服务水平,促进线下和线上殡葬服务管理相融合,纵深推进“身后事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乘风破浪
让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浸润人心
“殡葬改革并不是要真正地破除孝道,而是使孝道这种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而发扬光大。”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张力在评价首部反映山东沂水殡葬改革题材电影《樱桃崮下》时说。
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就要构建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殡葬礼仪规范。然而,转变群众传统殡葬观念和陈规陋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甚至必须全盘考虑、高起点布局。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江苏省民政厅在首批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基础上,确定第二批14个试点地区;山东省民政厅打造“礼安齐鲁”丧俗改革品牌,在全省确定30个丧俗改革试点地区;山西省民政厅确定阳曲县等11个丧俗改革试点地区,探索移风易俗新路径。
殡葬行业不仅提供仪式和服务,也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培树时代新风的重任。第十一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殡仪服务员、遗体防腐整容师)全国总决赛树立了风向标,推动社会公众对于殡葬的认知和改变。2023年,河北多名殡葬职工获河北省“最美民政人”称号,湖北一名殡葬职工入选“首届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名单,另有多名殡葬职工获湖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各地积极推荐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丰富殡葬文化与生命文化的内涵,一些地区还着重建设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落地全国首个生命驿站,江苏连云港打造“生命回归园”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安徽宁国生命文化教育馆网上展馆上线,广东佛山南海区开展主题为“敬与畏传与承”的生命文化教育交流分享沙龙,等等。
人才培养,根本靠教育。2023年殡葬职业教育的势头依然强劲,政策加持、产教融合和技术创新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为殡葬职业教育的发展持续加码。
从细小之处表达对移风易俗的理性思考,通过短视频方式映射殡葬改革新成效。2023年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首次设立“中国民政单元”,由殡葬服务机构和殡葬企业报送的多部殡葬题材微电影获奖,这正是殡葬人务实奉献、通过移风易俗浸润人心的现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