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事服务网74名抗战官兵墓园改造计划搁浅 18年没见动静

74名抗战官兵墓园改造计划搁浅 18年没见动静

  广东山庄大门

74名抗战官兵墓园改造计划搁浅 18年没见动静

  透过杂草丛依稀能看到纪念碑的身影

  民国牌坊前铁门紧闭,南京白事服务网院内杂草丛生,墓穴旁红砖散落……南京中央门外张王庙40号的广东山庄里,安葬着74位抗战官兵和多位粤籍名人。近日,记者调查得知,相关部门有意改造这处墓园,可惜一直未能完成。史学专家表示,广东山庄内“抗日粤军烈士墓”碑,是目前南京仅有的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军人纪念碑,具有特殊意义。

  现代快报记者 付瑞利/文 顾炜/摄

  杂草丛生,墓园深处有座烈士墓碑

  出中央门,沿中央北路前行不到两公里,右拐上北崮山路,就能看见斑驳的牌坊前,有两座石狮镇守的广东山庄了。因为位置不怎么显眼,加上宣传较少,这个听起来像山庄,实则是墓园的院子,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去年,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记者曾来到广东山庄,向外界征询知情者,希望揭开安葬在这里的74位抗日官兵的身份之谜。当时,在这块占地1.9万平方米的墓园深处,有一座“抗日粤军烈士墓”碑,下面安葬着的就是这74位官兵的遗骨。这处墓葬整体较新,碑文字迹清晰,但其所在山庄内的环境却不尽如人意。

  今年6月23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墓碑依旧,只是院子里杂草遍地,立着一幢拆了一半的楼房。印有“广东山庄前景规划”等内容的巨幅宣传画,褪色破旧。“广东山庄”牌坊被铁门挡着,想进入墓园只能走侧门。在一排墓穴尽头,还散落着破碎的砖头。

  对于眼前的这一切,墓园里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你看,这里的树长得多好,就是整体环境不好,我们在这里工作都感觉不舒服。”作为城区内少有的墓园,广东山庄更像是一处荒废已久的院子,大片空地闲置着。

  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抗战时从三牌楼迁来

  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安葬着多位粤籍名人的广东山庄,如今变成这般模样,令人叹息。更有关注抗战历史的市民质疑,在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隆重祭奠那些为保家卫国作出贡献的抗战将士,但74位粤籍官兵安息的广东山庄,环境为何如此不堪。

  广东山庄内,一处小石碑上记载着它的历史:本庄旧址在(南京)城内三牌楼。于民国三十年(即1941年)被日本涡川部队征用,遂募资购地移建于此。三牌楼的地名,就是因广东路路口广东人所立的牌楼而得名。

  有资料显示,1937年抗战爆发后,位置独特、环境幽静的广东山庄被日军侵占为伤兵医院。在当时广东山庄理事会的组织下,百余名乡众坦然面对日军屠刀,在山庄大门口举行祭奠仪式。围观的日本卫兵和伤员,也受思乡情结所致而为之动容。

  后来,广东山庄从三牌楼迁至中央门外。现任广东山庄管委会主任徐立告诉记者,在宁广东人自发组织起来,成立民间组织,对这处山庄进行管理。后来,“老广东”渐渐力不从心,于1986年将此山庄交由南京市侨联管理。

  74位抗战官兵和多位粤籍名人长眠于此

  记者了解到,广东山庄内现有墓穴千余处。安葬在这里的,为在宁的广东籍人士。广东山庄管委会主任徐立说,墓园内安葬的74位抗战官兵,多为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战场上下来的伤兵。“抗战期间,广东同乡会曾到八府塘后方医院慰问伤员,发现有多位广东籍的。后来,他们有的死在日机的轰炸中,有的在南京城破后遭日军屠杀。广东同乡会以同乡的情谊,将他们葬于山庄内。”

  “2000年,我们把他们的遗骸拿出重新集中安葬,并立碑纪念。”徐立说,遗憾的是,这些广东官兵都没能留下姓名。如今,后来人只能从寥寥几句碑文上,了解这些官兵的经历:一九三七年,爆发震撼中外“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役。我粤健儿浴血奋战,伤亡甚为惨烈。伤者多留医南京城内八府塘后方医院。是年十二月十三日,日寇攻陷南京,留医伤者均遭屠杀……

  记者了解到,安葬在这里的,还有孙中山卫士廖德鎏和冯俊、一代名谍鲍君甫、民族音乐家卢冲夫妇等。鲍君甫与钱壮飞、李克农、胡底并称“情报四杰”,但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鲍君甫在“中统”的心脏潜伏多年,屡建奇功。1929年8月,叛徒白鑫出卖同志,彭湃等著名共产党员被捕。鲍君甫查知后,仔细地探悉了白鑫的行踪,使“特科”在白鑫意图逃往意大利之前将其击毙。

  “一女多嫁”引纠纷,改造拖了18年

  在一份关于广东山庄未来规划的册子里,“局部详图”一项显示,这处如今杂草丛生的墓园里,计划建立集雕塑、景观水系、祭坛广场、瀑布等为一体的园林式陵墓。山庄内也挂出大幅宣传画,对墓园的规划前景作出介绍。

  徐立说,早在1997年,南京市侨联就曾有意对山庄进行开发、改造,可惜18年已过,这处墓园依然如故。据了解,为促进广东山庄的改造,经与南京市侨联协商,2012年,南京市殡葬管理处成立金陵华侨广东山庄陵园经营部,对其进行联合管理。不过,3年过去了,改造项目仍停滞不前。广东山庄陵园经营部工作人员周铭表示:“侨联是土地使用方,殡葬管理处是管理方,另外需要引进投资方,三方共同开发、改造广东山庄,但仍然有遗留问题没有解决。”

  有知情人士介绍,遗留问题主要产生于南京市侨联和投资方之间,里面矛盾重重。他解释,南京市侨联“一女多嫁”,先后引进多家投资方,结果产生经济纠纷,迟迟未能解决。

  对于这个说法,市侨联相关人士并未否认,并表示相关负责人出差,暂无法详细答复。

  按陵园风格设计,突出抗战元素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同时也是广东山庄的管理方,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前期已经投入两千多万,对山庄内违建进行拆除。即便如此,多年积累下的纠纷,仍然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只能寄希望于侨联尽快解决这些矛盾。”

  有消息称,行政区划调整前,原下关区政府曾有意将广东山庄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市殡葬管理处这位人士证实这一说法,并表示有关墓园的规划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他们也有意突出广东山庄的特色,“这里既有抗战元素,也有民国的一些名人,我们也想挖掘一下,提升这些内容,按照陵园的风格设计。”

  广东山庄陵园经营部工作人员周铭说,考虑到整体规划,目前陵园内的墓穴开发工作已经被叫停,并暂停销售,维持现状。另外,安葬着74位抗战官兵的“抗日粤军烈士墓”也可能移至墓园开阔地带,以方便后人祭奠。

  这是南京唯一的大屠杀遇难军人纪念碑

  其实,早在多年前,学界就已关注到广东山庄的历史和价值。2009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史学界已将“八一三”事变后,日机轰炸南京,归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范畴。广东山庄内的“抗日粤军烈士墓”,是一处以前未进入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者视野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墓葬。

  昨天,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省社科院研究员孙宅巍告诉记者,南京现有的20多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多是军民混葬的,而广东山庄内的“抗日粤军烈士墓”碑,是目前唯一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军人纪念碑。

  “抗战中,中国军人作出英勇牺牲,这种精神值得后世继承和宣扬。”孙宅巍表示,这座纪念碑应得到应有的重视,能够对广东山庄的整体环境进行提升,并让更多市民了解这座碑承载的历史,意义重大。

2024-08-17 10:40 点击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