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安神殡葬4000253450江苏省大力营造清明新风尚
本报记者 冯 佳
如何更好地保障逝有所安?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给逝者家属和群众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3月25日至27日,南京安神殡葬4000253450记者走访了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扬州市部分殡葬服务机构,走进乡村社区,深入田间地头,感受这里的殡葬新风。
生态节地安葬日益深入人心
3月25日上午,记者走进徐州市张集公墓,园内芳草青青、杨柳依依,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砖雕照壁、曲径通幽,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扫完墓逛了一大圈,这里空气清新,花草树木很多,墓碑也是一尘不染。老人葬在这里,我们做子女的也安心。”67岁的市民苗丽带着儿子儿媳来为母亲扫墓,对这里的环境非常满意。
作为江苏省首家地市级城市公益性公墓,张集公墓全部为生态节地葬区,有小型卧碑景观葬、节地生态综合葬、复合用地生态葬及正在申请国家专利的护坡生态葬等,所有墓穴价格都很亲民,还设立了多种无条件全免费葬区。目前,已安葬1400位逝者。
3月27日上午,扬州西屏山人文纪念园举行了首届“用绿色唤醒永恒,让生命终归自然”生态葬启动及集中安放仪式。在庄重肃穆的礼仪护卫队的陪护下,伴随着婉转的音乐声,12名逝者家属代表将亲人的骨灰葬于草坪下,和花草为伴,与大地共存。
“我外公生前喜欢花花草草,喜欢与大自然相伴,我们尊重他的遗愿。我外婆也觉得外公的想法很好,她以后也想跟外公一样。”扬州市生态葬逝者家属叶振卿表示。
27日同一时间,扬州墓园也举行了第七届生态葬安葬仪式,南京丧葬400025345033位逝者的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墓园花草葱郁,从环境的园林化到墓穴产品的生态化,都旨在引导社会公众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生死、以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树立殡葬文明新风。”扬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倩桦说,“西屏山人文纪念园联动扬州墓园启动生态葬仪式,不仅使生态葬规模扩大,更表明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何正标介绍:“围绕公益、生态、人文理念,全省加强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培育文明殡葬新风。目前,共建成生态墓园996处,提供近160多万个节地生态安葬墓(格)位,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均已出台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十四五’以来,全省采取不保留骨灰生态葬法的人数达3万人。”
殡葬设施提档升级获群众广泛好评
“殡仪馆全链条服务很好,让我们很省心。”3月26日上午,在连云港市殡仪馆集中守灵区的逝者家属耀文(化名)说,“虽然离市区远,但告别厅很大气,守灵厅设备齐全,二楼有多间休息室,对面就是食堂,地方敞亮、生活便利、服务周到,我们家属的心情也舒服一点。”
“完全看不出这里是殡仪馆。”在连云港市人文纪念园,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胡伟介绍,市殡仪馆按国家一级殡仪馆标准建设,内设全省首家生命文化教育馆,占地面积约220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自2023年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3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灌云县东王集镇公益性公墓,来扫墓的六里村村民刘学荣一连说了三个好:“这里绿化好、环境好、交通好。骑电动车一路柏油路,20多分钟就能到。”韩圩村村民陈富红也夸赞道:“道路好了,下雨天也不用担心扫墓不方便了,而且这里的墓穴价格也不贵。”
记者看到,公墓大门内侧的墙上悬挂着收费价格表:立式墓穴、卧式墓穴每座3000元,壁式墓穴每座1400元,每座墓穴均可为双穴,管理费每年50元,花坛葬免费。“全县公墓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墓穴规格、统一收费标准,实现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灌云县殡葬管理所负责人王海源说,“对本县户籍无丧葬补助费且在殡仪馆办理火化事宜的城乡居民,减免遗体接运费、遗体火化费、骨灰盒费等5个项目960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325人次享受到了该项惠民政策,共计减免127.2万元。”
从“殡”到“葬”,连云港市、灌云县的惠民殡葬政策和殡葬设施建设提档升级都是江苏省推进“逝有所安”的缩影。
近3年来,江苏省持续把新建、改扩建100个城乡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全省共完成350个殡葬领域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对41个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激励支持。省级层面下拨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奖补资金近亿元,撬动各地总投资超60亿元,持续推进城乡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建设和管理。全省可用墓(格)位从281.4万个增加到915万个,可使用年限从5年提升到16年,切实保障了城乡居民骨灰安葬需求。
倡导移风易俗减轻村民负担
移风易俗的关键就是要破除陈规陋俗、倡树文明新风。3月25日,记者来到江苏省生态村文明建设示范村新沂市邵店镇朱圩村,村干部讲述了他们破除操办红白事陈规陋俗,减轻群众人情负担的故事。
从1983年开始,朱圩村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制定符合当时本村实际的红白事办理标准,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1985年把白事吹哀乐改为播放哀乐,取消烧纸轿、送丧等陋俗;1987年建设骨灰堂,集中安放骨灰盒;1993年规定所有宴席不能超过8桌;2016年规定丧事取消使用鲜花圈(子女除外),不用蓝拱门……逐渐形成了朱圩村移风易俗“八条约定”,并在2018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规定了工作流程。
“30多年来,朱圩村累计为群众减轻人情负担300余万元。”村干部说,为了给群众提供红白事办理场地,村委会投资200余万元建设文化礼堂供村民免费使用,后又投资300余万元建成文化广场、公园、文化长廊等,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将党的政策、科学技术、先进文化、法治教育等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在新风尚的带动下,评选村移风易俗“节俭新娘”和“省钱大总”,此举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可。
目前,江苏省已在26个县(市、区)开展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工作,像朱圩村一样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村(社区)日益增多。“接下来,我们将大力推行绿色生态殡葬,开展殡仪服务领域专项整治。”何正标表示,要持续深化移风易俗,鼓励和引导群众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大力营造文明丧葬新风,让文明殡葬、生态安葬、厚养礼葬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