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安神殡仪4000253450敬献花篮回访:永远的怀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敬献花篮回访:永远的怀念
新闻频道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6年08月10日 16:19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8月5日,安神殡仪4000253450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绿树清池,蝉鸣阵阵。
刻有24万罹难者姓名的黑色纪念墙下,摆放着簇簇鲜花。未凋的花朵,顽强地昂着头。鲜花见证了那一幕。
7.28米高的纪念墙北侧正后方,一片苍翠的树林,微风吹过,枝叶轻摇。绿树见证了那一刻。
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是在这里,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向纪念墙三鞠躬。
这温暖人心的一幕,这感动人心的一刻,深深印在社会各界群众心里。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心也连在一起!”
“这是多么伟大的心意呀!总书记爱唐山,我们唐山人也爱您!”
“总书记深切悼念24万大地震罹难者,让无数的罹难者家属得到慰藉,让780万唐山人民感受到关怀,让7400万河北儿女感受到温暖!”
……
在这段时间里,街头巷尾、网络空间,人们点赞、评论、回味,热议持续久久不息,温情一波一波传递,在燕赵大地产生了巨大的精神激励,凝聚起无穷的力量。
缅怀
——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有英雄的人民
2016年7月28日9时55分,晴空朗朗。习近平总书记到唐山视察第一站,就来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
心形的红掌、绽放的百合,寄托着哀思。花篮上方,垂下两条红色缎带,“献给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两行金字,在阳光照耀下十分醒目。
习近平总书记表情肃穆,缓步上前,仔细整理缎带,然后向纪念墙三鞠躬。
这是唐山之殇——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7.8级大地震猝不及防,城市顷刻间夷为平地。24万个鲜活的生命音符戛然而止,成为历史长卷里难以抹去的悲恸之曲。
城市毁了,可以重建;但失亲的痛,却难以忘却。之后很多年,每逢“7·28”这一天和清明节,唐山街口处处烧纸钱,满城飞纸灰,整个城市笼罩在悲哀之中。
在各界群众的呼吁下,2008年7月,唐山市政府在地震遗址公园内建起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自此,唐山人有了一个悼念逝者、纪念亲人、寄托哀思的祭地。
纪念墙高7.28米,前方的纪念大道宽19.76米,将唐山大地震发生日期1976年7月28日巧嵌其中。
长达近500米的纪念墙,由5组13面墙体组成,黑色抛光花岗岩墙面上,镌刻了24万地震罹难者姓名。
很多外地人来到唐山,都会专程到纪念墙前触摸一下,感受那种心灵的震撼。
今年的“7·28”,和往年一样——
一大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缅怀40年前逝去的家人和亲友。长长的纪念墙下,摆着一排排鲜花。人群中,有拄着双拐反复擦拭亲人名字的老人,南京安神礼仪4000253450有凝望着纪念墙大放悲声的妇女,有眼角滴泪默默祈福的青年。
今年的“7·28”,和往年不同——
地震遗址公园管理处主任郑湘军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向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时,许多前来祭奠的群众看见了总书记,向总书记招手,总书记也向大家挥手致意。
“总书记说,这次来唐山,主要是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这里英雄的人民。”郑湘军激动地说,“总书记高度评价抗震精神,说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让我深感肩头责任重大。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地震遗址公园进一步建设好、使用好,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唐山抗震精神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的消息,迅速引发网络热评。
“当天上午,三分之一以上的微信和微博都是总书记到唐山的内容。”唐山市自媒体联盟秘书长杜保辉一边翻看手机一边对记者回忆,“看着总书记缓步走到花篮前,仔细整理缎带,深深地鞠躬,眼泪瞬间模糊了双眼,这一刻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心也连在一起!”
网友子萱说:“今天朋友圈瞬间被习总书记刷屏了。失去的亲人,名字刻在纪念墙上,也刻在我们心里。废墟上建起的凤凰城,更多的是岁月的沉淀和含泪奔跑、坚韧不拔的精神。”
网友meng12321说:“在这炎热的天气里,习总书记来我们唐山,给40年前遇难者同胞敬献花篮,这是多么伟大的心意呀!总书记爱唐山,我们唐山人也爱您!”
……
7月28日上午,张志尧一家7口从北京赶到唐山。40年前的那个凌晨,他的母亲和小妹被压在废墟下,再也没有醒来。
“从远处可以看到,总书记用心整理花篮上的缎带,深情地鞠躬,心底不由地涌出一股热流。总书记是我们的亲人!”
遥送习近平总书记离开,张志尧一家人按辈分排列,站在纪念墙前向遇难的亲人们鞠躬、献花、祈祷。“亲人们,我们来看望你们了。而且不光我们来看你们,总书记都来看你们了!如今我们生活幸福,你们安息吧!”
关怀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给了我们巨大的温暖和力量
葛昌秋用自己的方式向习近平总书记表达爱戴和敬意。
7月29日9时55分,习近平总书记敬献花篮次日的同一时间,葛昌秋独自一人来到地震墙前,将鲜花敬献在总书记敬献花篮的位置。
葛昌秋是唐山市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但这一刻,他只是一名灾难幸存者——大地震中,他失去了5位亲人。
唐山大地震纪念墙,是唐山人民的集体记忆,也是唐山这座城市独有的公共文化符号。
站在长达近500米的纪念墙前,仰望平滑如镜的墙面上那些金色名字,让人读懂生命的本质,读懂幸福的内涵,读懂坚韧的意义。
“从电视上看到总书记那凝重的表情、整理缎带时一丝不苟的动作,我内心特别感动。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给了我们巨大的温暖和力量!”葛昌秋说。
“我叫党育新,我姓的这个‘党’,不是百家姓里的‘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唐山市工人医院集团康复医院检验师党育新向记者自我介绍,“虽然这次我没能亲眼见到总书记,但我能够感觉到总书记就在我身边。”
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幸成为孤儿的4200多名孩子中,“党氏三姐妹”最受关注。灾难来临的时候,她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由于找不到家人,不知道真实姓名,当时石家庄专门为照顾地震孤儿而建的“育红学校”便给三个女孩以“党”为姓,分别取名党育新、党育苗和党育红。
“我是党的孩子。”这是党育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我嗷嗷待哺到成长成才、成家立业,一路走来,党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党育新把对党的感恩之情付诸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汶川地震后,她赶到了灾情最为严重的北川中学,作为志愿者担任起心理救援工作。
今年7月28日,党育新又一次来到地震纪念墙前。“7月28日是唐山地震发生日,也是新唐山的生日。总书记给予唐山人民的,不仅是对逝者的祭奠和悼念,更是对生者的慰藉和激励!”
“地震墙上,刻着我5位亲人的名字。墙上的名字在,我们就会世世代代纪念下去。”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是国有重点化工骨干企业的掌门人,也是一名地震孤儿。40年前那场灾难中,他的父母、兄弟同时罹难。
“是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么志义说,从自己作为全家唯一的幸存者被人从地震废墟中救出的那一刻起,他便有了一种珍爱生命的特殊方式——追求卓越,励精图治。
“40年来,我一直这样努力着。”么志义说,去年,三友集团创下全省工业企业效益、利税增幅、职工收入三项第一。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重要讲话精神,我深感任重道远。”他表示,一定会带领企业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唐山早日建成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不懈努力。
情怀
——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百姓的尊重,彰显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民本情怀、人性光辉
一个细节,让唐山市地震局局长郭彦徽特别感动。
在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过程中,当她介绍说,纪念墙上镌刻着大地震中罹难的24万同胞的姓名时,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24万人的名字都刻上去了吗?有没有遗漏的?”
“我告诉总书记,罹难者的名字已经刻录完毕,但也有一些遗漏,所以我们每年都进行勘误、补刻。”郭彦徽说,听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欣慰地点了点头,上车前还赞许地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
这几天,地震遗址公园服务中心办公室内,两部电话成了“热线”。服务中心主任孟凡玲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罹难同胞姓名是否全部镌刻的消息在新闻里发出后,她们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外地来电,咨询如何在纪念墙上补录亲人的姓名,“总书记对地震中遇难的每一个普通人都给予了最深的关切,这是总书记民本情怀的生动体现。我们将认真核实,尽快把遗漏的姓名补刻上。”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7月28日,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截瘫伤员姚翠芹,为前来看望慰问他们的习近平总书记献上了这支歌。这支歌,她唱过无数遍,但那一刻,她40年来积淀的情感得到了尽情释放。
“后来我才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在来疗养院之前,总书记专门到地震纪念墙前敬献花篮。”姚翠芹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日理万机,仍心系唐山人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到唐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慰问截瘫伤员时,院长杨震生深切感受到截瘫伤员对习近平总书记发自内心的爱戴,同时也感受到总书记对截瘫伤员的真情。
他难忘自己看到的这一幕:习近平总书记高高的个儿,因为截瘫伤员都坐着轮椅,总书记跟他们握手,向他们询问情况时,一直弯着腰、俯下身子,让大家都感到总书记离他们很近,和他们很亲,“那一刻,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和截瘫伤员。”
“总书记得知我是大地震当天出生时,说我是为了残疾人事业而生的。”杨震生坚定地说,“我们一定照顾好截瘫伤员,让他们享受更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在采访中,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的位置最高!
“在‘7·28’来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敬献花篮,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文关怀,也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所焕发出的人性光辉温暖着这座城市,温暖着燕赵大地,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走近他、信服他、跟着他,同心共筑中国梦、励精图治奔小康。”郭彦徽说。
8月5日上午,原军委空军专机部队参谋刘树明和17位战友来到地震纪念墙前,献上花篮,寄托哀思。40年前,他曾一小时调度30架飞机运送伤员。
纪念墙的碑记,清晰记载了大灾之后的壮举。“冒余震之危、飞石之险,匍匐互救、扶危拯绝,慷慨舍身、义薄云天。”“中央关怀、举国支援、军民携手、同赴危艰,栉风沐雨、重整家园……”
心中位置,人民最高;灾难面前,人命最重。
“生命是最值得珍惜的”“要树立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观念”,唐山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40年前,唐山大地震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抗灾救灾。今天,河北在经历一次抗灾救灾新考验。
今年7月份,我省多地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桥梁道路塌陷,电力通讯中断,美好家园被毁,乡亲生命危难……
灾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同受灾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们见证了对生命的珍视、尊重、守护。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人民关心厚爱,对河北各项事业关切关怀。采访中,大家表示,一定把总书记对河北的期望和重托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河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地震纪念墙边,一棵银杏树,笔直挺拔,郁郁葱葱,充满着生机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