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白事服务网4000253450平民书记”曾当纺织工人,在街头听民意,派专车送市民回家
原创 江苏“平民书记”曾当纺织工人,南京白事服务网4000253450在街头听民意,派专车送市民回家
2025-01-14 17:30
发布于:天津市
1949年随着天安门广场上国歌的奏响,新中国正式成立。
与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的改朝换代不同,新中国的建立是一次开天辟地的伟大历程。
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民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当家做主,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
随着这一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全国上下迸发出了勃勃生机,
人们无不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而充满希望。
而在人群中,对于时代变化感受尤为强烈的,莫过于沈达人。
从工人到共产党员,在街头聆听民意
沈达人出生于1928年8月,这一年,蒋介石刚刚掌握了国民党的权力中枢。
彼时的中国军阀林立、狼烟四起,
处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
这是一个被白色恐惧所包裹着的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从中幸免。
沈达人的家庭条件原本并不算差,他的父亲沈定钧是一名国文老师。
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
但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读书人往往是最被轻视的一批人,沈达人一家也常常面临着断粮的处境。
虽然生活不易,但沈定钧从来没有忽视过对子女的培养。
在他的栽培下,
沈达人的大哥沈圣时从小练习了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
沈圣时成人后,由于才华横溢,曾经被当时上海的一家报社所雇佣为编辑,这也极大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压力。
虽然有了稳定的工作,但是沈圣时从未遗忘过去。
在他的文章中,处处充满了那个时代里的社会风貌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境遇。
1936年,
沈圣时还出版了《落花生船》一书,在当时广受好评,
直至今日仍未绝版。
然而可惜的是,天妒英才,沈圣时30岁时,因为疾病不幸去世,成为了我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大哥的意外身亡,对一家人而言是一场巨大的打击,从此,全家的生活愈发拮据。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沈达人在十几岁时便被家人送往上海
,在当地的一家小工厂内当学徒,打零工。
沈达人工作的地方是一间私人工厂,在当时,工人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工资少、没有假期,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特别是沈达人这样的学徒,更是饱受欺凌。
但是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沈达人依然没有放弃学习。
他工作认真,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很快便成为一名能干的工人,甚至能够补给家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年的沈达人21岁。
彼时,
沈达人对于“解放”、“革命”等词的印象并不深刻,
还停留在早年间工厂内不时发生的罢工事件。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股磅礴的力量。
建国后,沈达人所在的私人纺织厂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
而作为熟练工人的沈达人也得以重新分配,
被安置到了国营企业常州市新毅纺织厂工作。
来到国营企业后,给沈达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殡葬一条龙] 南京殡葬-15分钟上门- [好评推荐]4000253450这里的工人不再为工作而苦恼。
工人们每天只工作8个小时,节假日还有假期,虽然工时减少了,但是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了。
人人都对工作满怀信心,充满希望,这样积极向上的情绪,沈达人还是第一次体会到。
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新生活,沈达人分外珍惜,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1954年9月,沈达人26岁,他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正式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平民书记”的执政之路,从江南到漠北
沈达人出生在一个文化家庭中,这也使得他有着更高的文化水平。
在动乱年代,他的文化水平根本无从发挥,
到了新中国,他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沈达人在国营企业一共工作了二十余年,由于对工厂建设工作有突出贡献,在以后的日子里,沈达人先后升任车间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最后成为了副厂长。
新毅纺织厂并不算是大厂,但是在那个年代,我国尚且还是以轻工业为主,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足以看见沈达人身上卓越的经济建设天赋。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正值改革开放时期,沈达人凭借着在经济方面的成绩,被组织正式任命为常州市委副书记兼市长,主打经济建设。
虽然成为了市二把手,但是沈达人平日生活里依然十分低调。
每天一大早,他便拎着包从家门口出发,一路走到市政府,沿路还会和百姓打招呼,仿佛自己不是市长,只是一个普通文员。
甚至当时的市民想要找市政府,都不会进政府大楼,而是直接在路边和沈达人说。
有一次,
有人拦住了沈达人,抱怨菜价。
沈达人也没有保留,当场表示,自己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说法。
果然,没过多久,常州市“蔬菜办”成立,常州“菜篮子工程”自此启动。
沈达人是有专车的,但是他鲜少会用于自身。
有一年中秋节,沈达人从外地乘坐火车返回常州,刚好遇上了作家高晓声。
两人彼此并不相识,但是在火车上聊得非常投机。
高晓声此行的目的地也是常州,
到站之前,沈达人问对方:
“家住哪?怎么走?”
高晓声坦言,自己一会儿得打公交车。
听到这话以后,沈达人摆了摆手:
“一会儿我让车送你。”
那个年代,小轿车还是一个十分罕见的东西,高晓声当时还以为对方在跟自己开玩笑。
没成想到了常州以后,真的有一辆车停在了火车站门口。
沈达人招呼高晓声上了车,吩咐司机把对方送回家,自己却拎着行李箱径直走回了家。
这一幕看得高晓声目瞪口呆,直到上车以后,高晓声才忍不住问司机,这个人究竟什么来头?
司机说:
这是我们的市委沈书记啊!
此事过后,高晓声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还把这起事情写成了文章,投稿到报纸上,一时传为美谈。
沈达人关心百姓,注重经济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常州市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正因如此,在之后的日子里,国家也给了他更大的责任。
1986年,沈达人被任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这一年,沈达人只有59岁,他的前半生基本上都是在南方地区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前往如此遥远的地方。
沈达人此行是带有特殊使命的,在前往宁夏任命之前,中央曾经与沈达人进行过一次谈话。
此次沈达人前往宁夏,
主要就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经济建设经验,帮助那里富起来。
彼时的改革开放虽然饶有成效,但是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严重,这也算得上是先做带动后富了。
对于中央的委托,沈达人则无旁贷,当即便表示自己“会在宁夏好好干”。
短短一句话,展现出来了沈达人的干练和必胜的决心。
来到宁夏的第一刻,他便给当地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沈达人并没有呼朋引伴,只有一名秘书,两张火车票,外加一个公文包。
当看到眼前这位新省委书记时,当地干部面面相觑,没人能想到,一位正部级干部居然会如此简便。
而这也契合了沈达人一向的风格,那就是“单刀直入”。
沈达人在宁夏工作的三年期间,几乎每天都要跑基层,调研了解情况,为当地的发展思考对策和出路。
宁夏工业业基础薄弱,农业条件又一般,在土疙瘩里刨金子,本就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沈达人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退。
他提出,
想要发展宁夏,首先要处理交通上的不便。
在他的主持下,一批批工程项目上马,其中包括贺兰山沿山公路、石嘴山黄河公路大桥等耳熟能详的名字。
严格的来说,沈达人赴任宁夏并不是那么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1987年,在沈达人赴任宁夏的第二年,便遇到一场极其罕见的旱灾。
宁夏本就雨量稀少,经过这一场大旱下来,全省一年的粮食,赔了个干净,颗粒无收。
这使得原本脆弱的宁夏经济,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
但是面对如此危机时刻,沈达人并没有慌了阵脚。
他一面组织政府部门以最快速度扶助百姓,另一面开始调研考察,准备兴建水利设施。
一道道的命令从沈达人的口中下达,转而变成高效执行力。
在沈达人临危不乱的指挥下,宁夏数百万农民最终顺利度过了这场旱灾。
沈达人来到宁夏虽然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三年期间,宁夏市的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沈达人所带领的宁夏化工厂、青铜峡大坝电厂和铝厂,在1989年全部跻身全国五百强,为宁夏的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到家乡,为国奉献一生
1989年,在宁夏工作三年以后,沈达人被重新派回了自己的家乡江苏,担任江苏省省委书记。
这一年,他61岁。
彼时的沈达人已经不再年轻,但他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干劲
,每天不分白天黑夜的加班赶工。
江苏省是一个富省,在当时并没有过大的经济压力。
但沈达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在他看来,江苏省作为富省,那就更应该起到带领作用。
即便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把手,但很多工作仍旧亲力亲为:发展市场经济、引进外资技术、规划开发区建设……
他的身上,似乎有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除了在经济建设上的杰出成就之外,
沈达人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严于律己。
在沈达人的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从未收过任何礼,甚至到了极其严苛的地步。
有一次,沈达人带人前往某市进行调研。
由于此时正值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在调研结束的路上,当地市政府考虑到路途遥远,便拿来了几套羽绒服。
直接递给习惯那当然是不行的,考虑再三以后,当地领导决定把这些羽绒服塞到沈达人的后备箱中,让他路上用。
可没曾想,到了半路上实在冷得受不了司机提出车后有羽绒服时,沈达人却断然拒绝。
他当场下令,要司机原路返回,把衣服送回去。
这件事给沈达人的下属和秘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多年以后,每当谈起此事,沈达人的秘书章剑华对此仍然记忆犹新。
2004年,沈达人正式卸任所有职务,光荣退休。
晚年的沈达人身体并不好,但他依旧密切关心国家的发展。
只可惜天不假年,
2017年8月2日,沈达人刚刚90岁。
这一年,沈老因为疾病抢救无效,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当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无数百姓为之落泪。
当年8月6日,沈达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殡仪馆举行。
仪式现场,沈老的遗体被安置在鲜花和翠柏中,身上覆盖着一面鲜艳的党旗。
在他去世的这一天,多位国家领导人发来悼电,致以哀悼。
沈达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当中,他始终忠于祖国,忠于共产主义事业。
沈老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虽然沈老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这种精神永远值得后人为之学习。
参考资料:
1、《江苏省委原书记在南京离世享年90岁沈达人个人资料介绍》/长安街知事、江苏广电融媒体
2、《沈达人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江苏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