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庄王朱南京丧葬4000253450祐枢:我就想去常德府当王爷,招谁惹谁了,怎么就这么难

原创 荣庄王朱祐枢:我就想去常德府当王爷,南京丧葬4000253450招谁惹谁了,怎么就这么难

2025-02-01 15:00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2016年到2017年间,我国在四川眉山江口进行了内地规模最大的水下考古活动,共出土了三万余件金银等类文物,被评为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传说中这是发现张献忠沉银的“寻银诀”。而本次考古,也印证了民间传说也有可能传承了历史真相。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本次出土的文物中,其来源并非四川,而是湖广常德府。包括亲王金宝“荣王之宝”在内的数十件亲王及王妃的册封金册,在国内考古发现中极其罕见。明末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张献忠曾经率部攻入湖广常德府。不但将分藩于此的明代荣王家族屠杀殆尽,王府内的百年珍藏也被洗劫一空,这才是为何张献忠沉银处会出现大量来自于常德府文物的原因。说到常德府,自然要聊一聊分封于此的首封荣王朱祐枢。

张献忠沉银处

与丧事有缘:艰难而曲折的就藩之路

朱祐枢,生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十二月十七日。明宪宗朱见深第十三子,生母端妃潘氏。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七月,宪宗皇帝在临终前一个月做了一次大封后宫。朱祐枢的生母潘氏也在此时被册为端妃,而皇帝对她的评价则是“气质粹和,性资淑令”。看来只是气质和性格不错,容貌可能就谈不上了。

咨尔潘氏,气质粹和,性资淑令。动履谨佩环之节,德容著诗礼之华。儆戒相成,允协鸡鸣之咏。储休毓秀,聿符熊梦之祥。眷念徽仪,式参阃位。特颁显册,封为端妃。—《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二》

明宪宗成化年间鸡缸杯

婚期撞上丧礼

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七月二十日,朱祐枢兄长,当今的皇帝朱祐樘下旨为几个弟弟:11岁的朱祐榰、8岁的朱祐梈、7岁的朱祐橓和朱祐枢以及5岁的朱祐楷举行冠礼。到了八月份,朱祐枢被册为荣王,封国湖广常德府。

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13岁的荣王离开皇宫出居诸王府,为就藩做准备。孝宗为弟弟配备的王府左右长史,是曾经随侍过皇帝本人的翰林院检讨(三甲进士出身之庶吉士方可出任)王选和柯拱北。此外为了赞助荣王的婚礼费用,皇帝赐朱祐枢丰润县田地五百顷和两淮余盐一万引。到了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正月,为了避免倒卖盐引费事,更是让户部直接给弟弟折现。

戊午,命户部以折粮银一万二千两助荣王婚礼,准原赐盐引之数。—《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七十》

明代银锭

荣王的婚期定在二月十二日,王妃是东城兵马指挥刘洪的女儿刘氏。可是,朱祐枢的庶母,宪宗皇帝的丽妃章氏在正月二十五日去世。虽说章丽妃的去世,并不会影响荣王的婚期。可是好好的大喜之事撞上丧礼,毕竟不是什么好兆头。而且这个时间朝廷正在举行“春祈”祭祀土神的活动,按例应禁止屠宰,为此礼部特地还向皇帝请示。

戊子,礼部以宪庙丽妃章氏发引在初十日,荣王妃行纳徵发册礼在十二日。是二日俱在春祈禁屠宰日内,恐发引办祭、婚礼办宴于屠宰禁例有碍,请赐裁处。上命办祭、办宴日免禁屠宰,余日仍禁之。—《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一》

第一次推迟之国:荣王妃有孕

一场闹哄哄的婚礼,对荣王而言并不算最大的麻烦。两年后的就藩准备,才是他多年噩梦的开始。到了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七月,南京白事一条龙400025345019岁的朱祐枢准备正式之国常德。孝宗皇帝下旨荣王禄米一万石内,常德府给白米五千石,各府给粳米五千石。同时命预给荣府随王之国官军人等俸粮六月。又将已经去世的岐王朱祐棆所遗留德安府田土,赐荣王管业。万事俱备,荣王朱祐枢将于本年八月二十七日正式离京。

但是,丧礼魔咒再次出现。七月二十日,荣王的姐夫、仁和公主驸马都尉齐世美去世。七月二十三日,荣王的庶祖母、英宗皇帝充妃余氏去世。七月二十九日,荣王唯一的弟弟、申王朱祐楷去世。

而在一连串打击过后,荣王惊喜地发现王妃怀孕了。对于亲王来说,子嗣是头等大事。荣王之所以能拿到哥哥岐王在德安府的田土,就是因为岐王死后无嗣除国。而刚刚去世的弟弟申王,也因为无嗣而除国。因此朱祐枢郑重其事地向孝宗皇帝提出目前“难于启行”。

听到这个消息,朝野上下自然是一片哗然。亲王之国耗费巨大,需要提前做无数的准备工作。现在眼看就到临门一脚了,荣王突然提出来推迟,那如何使得?

下礼部议,谓亲之国辎重甚多,一举动间劳费甚大。今已二次起运自京师至常德府,不下六千里。有司一切供应,与夫朝谓席殿之数,俱为备日久。而舟行平流,无异家居。若欲改择日期,未免前功尽弃,重为劳贵。上允王奏,命待明年二月择日起程。—《明孝宗实录卷二百二》

官员们当然不会考虑荣王的子嗣问题,为此还提出“舟行平流,无异家居”的谬论。最终孝宗还是站在弟弟这一边,下旨待明年二月择日起程。

明代亲王、王妃册封金册

第二次推迟之国:圣慈仁寿太皇太后驾崩

话说荣王真的是和丧礼有缘,到了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二月就藩前期,丧礼再次如约而来。当月,孝宗和荣王的亲祖母、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周氏病危。一片手忙脚乱之下,朱祐枢的就藩计划临时中止。结果在三月初一日,太皇太后驾崩。作为大行太皇太后的葬礼,荣王身为唯一的在京亲王,自然不能缺席,就藩计划只能再次推迟。

四月十六日,太皇太后梓宫发引。所谓的“梓宫”,是指皇帝或皇后的棺材。而“发引”就是平时所说的出殡。作为宗室亲王,在发引日前一晚,荣王要陪孝宗“告辞几筵(即灵座)”。发引日当天,荣王要哭送太皇太后梓宫从午门离宫行朝祖礼。直到梓宫离开大明门中门之后,荣王才能回宫。四月二十二日太皇太后神主回宫,荣王衰服与孝宗皇帝及皇太子一起迎于午门内。

荣王跪奉神帛兴,仍由庙街左门出至舆前,以神帛安奉讫。礼官跪奏请灵驾进发,荣王仍衰服随行。梓宫由承天门、大明门中门出,荣王还。—《明孝宗实录卷二百十》

太皇太后丧礼结束之后,荣王新的之国日期定在了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六月。

明代承天门

第三次推迟之国:孝宗敬皇帝驾崩

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眼看距离就藩之日越来越近,魔咒再次生效。五月初七日,朱祐樘驾崩,享年36岁,谥曰“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大行皇帝崩逝,朱祐枢的就藩计划只能再次推迟,这一推又是一年。

戊午,荣王当之国,兵部议以梓宫在殡,王哀疚未忍遽离。且缘道灾伤,不堪供亿。上命来年六月议之。—《明武宗实录卷二》

当年十月孝宗皇帝梓宫发引之时,本来从辞灵至虞祔等祭,荣王俱在陪列。所谓的虞祔,指的是虞祭与袝祭。虞为葬后之祭,袝为合于先祖庙之祭。换句话说,荣王要像一年前一样哭送大行皇帝梓宫离宫并行行朝祖礼。结果内心崩溃的荣王殿下称自己染病,不能行礼,最终由武宗本人代行朝祖礼。

辛酉,先是礼部上梓宫发引仪注,自辞灵至虞祔等祭,荣王俱在陪列。既而王以疾奏免,礼部请以驸马等官代捧神帛朝祖。上曰:“朝祖捧神帛,朕自行,其具仪以闻。”—《明武宗实录卷六》

明孝宗画像

第四次推迟之国:朱厚照小心思

到了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六月,眼瞅着这回终于没有丧礼了,朱祐枢赶紧上奏要求之国。兵部会议之后认为荣王可于今秋启程,谁知新继位的武宗朱厚照竟然提出等到明年六月再议。

消息传出之后,朝野上下再次一片哗然。而据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从路边社得到的小道消息,皇帝陛下之所以不放荣王之国,是打算让他代替自己行拜庙之礼。这如何使得,刘大学士愤而上疏,结果武宗给他来个留中不报。

方议上时,大学士刘健等言:“王自弘治十七年已奉孝宗皇帝钦命之国,彼因王妃临蓐留待次年。后两遭大丧,延至三年之上。今若无故再留,于情于礼皆有未安。况闻朝廷留王,为欲代行拜庙之礼。夫天子所敬,莫大于祖宗。常遣亲王代拜,尤不可闻之天下。臣等再三筹度,事体非轻。乞敕兵部会多官详议以请而裁决之,庶为允当。”不报。—《明武宗实录卷十四》

皇帝态度暧昧,这下连朱祐枢本人都急眼了。明代历史上有很多赖在京城不想之国的亲王,他们无一例外都对皇位有所觊觎。现在武宗虽然既无兄弟又无子嗣,可在荣王之上还有兴王、益王、衡王、寿王、汝王和泾王等多位亲王,这皇位再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头上。于其在天子脚下受约束,当然没有到封国当山大王来得舒服。

明代亲王府复原图

而且在荣王滞留京城期间,他的岁禄是按照在京亲王三千石,而非在外亲王一万石的标准发放。另外最最要命的是王府的随侍官校,早在弘治十六年的时候就已经先行赶到常德准备迎接亲王就藩。这些人在当地的吃用开销,样样都要找朱祐枢报销,这如何吃得消。荣王请侄子给自己先增加两千石岁禄救急,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只增加了一千石本色米。

庚午,荣王奏弘治十六年六月内奉先帝命,将之国而未行。随侍官校已一再先行至彼,其衣与食皆仰给于臣。而臣在京禄米止三千石,无以给之。乞岁加二千石,庶可供两地之费。户部覆奏,上曰:“朕念王窘于用,特加千石俱本色,以慰其意。”—《明武宗实录卷十八》

时间一晃到了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当年四月的时候“荣王府第渗漏坍塌”,当地官员向朝廷请旨修葺。武宗皇帝接到报告乐得差点合不拢嘴,顺手把朱祐枢的就藩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年。一直到了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七月,足足在京城多待了五年,见证了两场国丧的荣王朱祐枢这才正式之国常德。

戊午,荣王之国。是日,上御奉天门早朝毕,退宝座后。王冕服至御前行五拜礼。上赐王酒,送至门东阶,王叩头而下。上目送至午门,王叩头阖,上还宫。—《明武宗实录卷四十》

紫禁城午门

荣庄王身后事

也许是为了发泄怒气,也许是为了聚敛财物,荣王在就藩途中“绑缚官吏、需索财物、夹带私盐、沮滞客商”,所过之处鸡飞狗跳,只留下一地鸡毛。

荣王府位于今常德市一中、市财政局、泮池花园和原市公安局地块。按照《明会典》的规定,荣王府宫殿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门饰以丹漆金涂铜钉。如今的玛瑙巷,位于当年荣王府体仁门、遵义门的东西轴线上,是王府内宫、外宫两个宫区的分界线。

由于崇祯十六年的那把大火,如今的荣王府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在常德市一中内有一口名为“葵花井”的古井,以及两棵白果树和数方石墩是当年王府唯一的遗迹。

据说荣王的相貌极似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封国也以“骄纵”而闻名。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去世,享年54岁,赐谥曰庄。其嫡长子荣世子朱厚勋(当年就是因为他推迟了就藩时间)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先于朱祐枢去世,赐谥曰怀穆。嘉靖十八年十二月,怀穆世子嫡长子朱载墐袭封荣王。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薨,赐谥曰恭。荣恭王嫡长子朱翊鉁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袭封荣王,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薨,赐谥曰定。荣定王嫡长子朱常溒袭封荣王,死后由其嫡次子朱由枵袭封。朱由枵死后赐谥曰宪,其嫡长子朱慈炤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袭封荣王。张献忠破常德,朱慈炤奉母妃姚氏走辰溪,不知所终。“荣王宗室殆尽”,延续了150多年的荣藩家族就此灰飞烟灭。

祐枢状貌类高帝,居国稍骄纵。—《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荣庄王墓位于太阳山(古称梁山)余脉中段的太子岭与藏宝岭二峰交汇的南麓。此处左有朱雀案山、右有麒麟扶山、前有凤雀屏山、后有龙虎祖山作靠枕,居中又有龙庭地脉,属古代帝王风水堪舆的绝佳宝地。其墓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120米,陵墓封土堆高达十余米。

在荣庄王墓前原本还有一座歇山重檐、斗拱托柱穿梁式结构的寺庙,是嘉靖年间敕建的皇家寺庙:兴国寺。其香火鼎盛之时僧众多达百余人,主要职责是看护荣庄王陵园。寺内有楹联:“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今陵园于寺庙皆已不存,惜哉。

荣王相貌?

结语:荣庄王朱祐枢,本来只是明宪宗朱见深十四个儿子中极为普通的一个。可他作为一个在京亲王,亲历了两任皇帝的国丧(虽然他应该对其父皇宪宗的葬礼并没有什么印象),又经历了亲祖母、庶祖母、庶母和弟弟的葬礼。

每次一到准备就藩,不是有人出生,就是有人死去。好不容易没人去世了,侄子却只顾自己玩乐,就想把叔父留在京师干活。等到连侄子都不好意思留他了,封国的王府却塌了。这原定于弘治十六年的就藩时间,足足拖了五年。按亲王一万石的岁禄,每年的损失大了去了。估计在这几年时间里,荣王本人内心的呼唤就是:老子就想去封国就个藩,这招谁惹谁了,当我是半壁江山么,非要跟我抢头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2-07 13:17 点击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