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活动在南京举行

纪念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捐献者

追忆一个个充满大爱的故事

3月29日上午,江苏省暨南京市红十字会“生命礼赞 真爱永恒”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在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举行。

活动现场,来自省、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多所医学院校师生、捐献志愿者以及捐献者家属近千人一同为捐献遗体器官的几千位志友献花祈福。

一家三口都是“捐友”

今年76岁的汤小霞奶奶是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紫鑫城社区居民,因成立了“南京癌友康复协会”而被许多人知晓。但在当天,她还有另一重身份:一名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简称“捐友”)。

不仅如此,汤奶奶还告诉记者,她的丈夫已于2019年11月29日完成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成为了今天纪念墙上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她的儿子也在父母的影响下,于2022年完成了登记,成为了“捐友”。

“我是一名捐友,也是一位癌友。”汤奶奶介绍,自1993年确诊结肠癌以来,她一边坚持治疗,用乐观的心态、顽强的毅力与癌症作斗争,一边从事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名癌症患者,能够把自己捐给科学,死后有机会让医学生通过自己去了解癌症、研究癌症,进而指导怎么去治疗癌症,帮助更多的病人收获健康,还是非常值得的。”汤奶奶说。

说起丈夫的捐献,汤奶奶更是倍感自豪。“他的两个眼角膜帮助两位素不相识的病人重见了光明,作为家属,觉得他还在看这个世界,还在关注着我,想到此处便浑身充满力量。”

成为“捐友”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升华

2001年,葛孝琴的亲戚出车祸大腿动脉被挤断,因为缺血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过世,因此,当时年仅36岁的葛孝琴便开始了献血之路,2014年5月还登记成为一名“捐友”,在她退休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了红十字事业,也成为了江宁区红十字捐友分会秘书长。

“想给后代多留一些空间,想在死后也能够为医学事业贡献绵薄之力,造福后人。”葛孝琴表示,从坚持无偿献血到登记成为一名“捐友”,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在结束后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升华。“献血需要的是勇气,而成为‘捐友’则是个人思想境界的一种更高追求。”

“我们是管理自己、为他人服务,让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一代代延续。” 秦淮区红十字会捐友分会会长徐小平表示,在她看来,捐自己容易,捐亲人才了不起。

今年3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短短6天时间,3位器官捐献者奉献爱心,让12个生命得到新生。据器官捐献协调员石康平回忆,3位器官捐献者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和亲人在悲痛之余,毅然同意捐献出肾脏、肺脏、眼角膜等器官,完成了“3人救12人”的生命馈赠。

“无语之师”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遗体捐献者在医学界被尊称为“大体老师”,也叫“无语体师”。南京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张露青告诉记者,“大体老师”不管对于医学教育,还是医学科研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人体解剖是医学生入学的第一门课,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实操更是最重要的一环。

“不管是教学的需求还是医学人文教育,‘大体老师’对我们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张露青介绍,在开课之前,学校都会举行默哀仪式,对于解剖的细节学校也有明确的规范,上课过程中明确课堂纪律等,在南大医学院,结课后,还会要求学生给‘大体老师’写一封信,然后统一火化。从授课老师到学生,必须给予“大体老师”充分地尊重。“目前南京的遗体捐献数量可以基本满足南京市三所医学院校的教学需求。”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累计49.8万人,全省人体器官捐献累计1585例,遗体捐献累计6110例。其中,南京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超8.4万人,实现遗体捐献 3300 多人,器官捐献 403人。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遗体器官捐献事业,年轻人接受度越来越高,在南京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群中,85%是44周岁以下年轻群体。

缅怀纪念月活动期间,江苏省内所有设区市和部分县区共18处缅怀纪念场所都将开展相关纪念活动,共同表达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追思和敬意。

2024-08-25 21:06 点击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