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只有写好这个字,才称得上改革开放的标杆

2017年即将翻页,又到了做年终总结的时候。上海16个区,如果每个区选一个“年度代表字”,你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哪个字?所谓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一个字往往有外在、内在、潜在的各种寓意。上观区情频道推出“品区·年度字”系列,看看记者眼中16个区的年度代表字是什么?

 

站在上海中心的顶层,从云端俯瞰陆家嘴的繁华;站在东海之畔的洋山,于寂静中领略全球最大无人码头的神奇;站在迪士尼乐园的入口,从笑语里感受世界级主题公园的魅力。置身今日之浦东,你会用怎样一个字来形容她:

 

是“高”,是“大”,是“快”,抑或是“豪”?

 

其实,这些都对,也都不尽然。对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标杆的浦东而言,这些都略显表象。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字来说说今年浦东这些事,总觉得绕不开一个“”字:服务大局、服务全国、服务人民的“服”字,也是“服了you”(服了你)的“服”字。

 

制图:邵竞

 

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从大局中看清自己的定位,谋划自身的行动,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这一直都是浦东的传统。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开发。这项由大局思考做出的战略决策,反映了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政治胸襟,也体现了巨大的解放思想的勇气。与上世纪80年代初开放5个特区不同,浦东开发,打出上海这张“王牌”,这不仅是在建设一个新“城”,更是在探索一条新“路”。这一重大举措准确把握了经济全球化机遇,足以证明中国把改革开放推进到新阶段义无反顾的决心和信心。

 

 

正是思想的高起点,奠定了浦东开发开放成功的基础。

 

如今,这条新路仍在延续,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上海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可以说,对浦东而言,对上海自贸区而言,2017年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第一轮三年试验已经完成,改革成绩单得到中央的高度认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又马不停蹄地启动了。

 

在浦东,人们看到,刚刚开完领导干部务虚会,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一行十来人便拎上盒饭,跳上中巴,急匆匆赶到自贸区一线,实地研讨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方案。“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十九大报告中这一新的表述,让浦东人很激动,也给这里带来了新气象。因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诞生在浦东,而上海自贸区改革3.0版,就包括建设自由贸易港。在翁祖亮看来,自由贸易港必须对标全球开放水平最高标准,向世界亮出自由贸易港的中国方案。

 

服务好企业和市民,就看愿不愿革自己的命

 

在浦东,一支进口口红的故事流传颇广。

 

 

外高桥保税区4号门附近,在码头与仓库之间,一个四面装有落地玻璃的上海外高桥国际化妆品展示交易中心体验馆今年夏天正式开馆。馆内,白色主调的各个展示区间装点着绿植,占地2300平方米的体验馆就像一个化妆品的“大世界”,来自全球各地的2000多种进口化妆品牌在此争奇斗艳。

 

 

过去,由于进口化妆品审批事权在国家食药监总局,企业每进口一种新化妆品,都要到北京提交材料、接受专家审评。为了进口一支口红,企业办事人员常要带着一箱子的产品资料、企业资料和样品,送到北京审批。自从浦东试点实施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审批改备案”改革后,这样的现象消失了。一支进口口红以前需要3到5个月的审批时间,如今5个工作日就可完成备案,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消费者能同步体验全球最新款的化妆品,这项改革还有望在全国复制推广。

 

事实上,4年的上海自贸区试验,累计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上海和浦东从未忘记:自贸区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是种苗圃,而不是栽盆景———服务全国,为全国改革探路,浦东责无旁贷。

 

而在改革的路上,要想求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真经验,就必须动真格,必须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刀刃向内。今年以来,浦东不断加快以自贸试验区理念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在一个完整行政区域内一级地方政府的管理新体制、监管新模式,努力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近日,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多了一个名叫“大家来找茬”的专窗,综合解答各类办事咨询的同时,还专门应对办事人的各种“找茬”。过去,企业和个人来办事,不仅要找对门,还要找对人,而这样一个“无差异窗口”,通过让办事群众找问题、提建议、谋策略,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办事效能。政府不再以管理者自居,而是积极向市场、市民“拜师求艺”,“找茬”窗口革的就是自己的命。

 

 

文化领域,改革探路也在进行。一直以来,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化惠民的“剪刀差”却不时出现:政府送的文化,未必是市民想要看的。为了让街镇村居的居民享受到心仪的文化资源,也让文化公司、专业院团找到合适的受众市场,浦东举行了两场文化采购大会。此举就是为了去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让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对接。

 

期待一个大大的“服”字

 

改革能不能深入、能不能成功,根本要看改革成果是不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老百姓关心什么、企业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给广大企业带来更多获得感,这个”服“字,浦东同样在一笔一画认真写好。

 

过去,镇级招商视野不广、把关不严,为了引进一些项目,还常常“兄弟打架”,互相比拼优惠政策,导致经济结构和效益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基层社会治理的力量不够强,人财物等资源不能互相匹配,降低了百姓的获得感。作为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先行区”的重要举措,浦东今年率先启动实施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改革工作,直面区、镇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阻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事权责任不匹配、缺乏统筹各自为战、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等突出问题,努力建设高品质的浦东。浦东明确,“统”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而“放”则是要让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主体,也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时值年末,浦东又给全区百姓送上了“大礼包”。从本月起,浦东新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全区通办”,浦东居民办理民政救助、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就业促进、计划生育、副补发放、工会事务、住房保障、社保卡办理、残联事务、档案查询等个人事项,可选择就近办理,一站办结,再也不用来回奔波了。

 

与“高”、“大”、“快”、“豪”相比,“服”这个字一定是不好写的。但作为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这个“服”又不得不写好,写到位,否则何以服众,何以服人呢?

 

事实上,过去20多年,浦东也留下了三个明显的“相对滞后”:城市功能相对滞后于产业功能,社会功能相对滞后于经济功能,生活功能相对滞后于生产功能。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人们拭目以待,浦东能不能找到实践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着力点、发力点,能不能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精神,能不能有“杀开一条血路、撕开一道口子”的勇气魄力,敢不敢干“前无古人”的工作、敢不敢谈“难以想象”的项目、敢不敢破“不合时宜”的制度。

 

只有做到了这些,人们才会真正信服、佩服,才会给浦东一个大大的“服”字。

2024-09-10 19:19 点击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