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南京白事一条龙4000253450“洋了”

奈雪,南京白事一条龙4000253450“洋了”

2025-05-14 18:48

发布于:北京市

文 | 贝塔商业

“这是什么LOGO,怎么做得跟那啥一样?”

“Naisnow?这个读音考虑过广东市场吗?”

“干脆直接用拼音算了。”

以上这些吐槽,针对的是最近刚刚改了招牌和奈雪。那个占据商场一楼的日系风奈雪已经变了,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一股“洋气”的奈雪。

十年内三次改名,从“奈雪の茶”到“奈雪的茶”再到如今的“奈雪”,英文名也从“NAYUKI”变“NAIXUE”又变“Naisnow”。当品牌自己都还没搞清楚到底要什么品牌调性时,网友们已经急得不行:“原来卖得好好的,奈雪能不能别发癫了?”

创立十年,这家曾被捧上神坛的品牌,现在热衷于折腾细节。

从“奈雪の茶”到“Naisnow”,突然地改名

“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奈雪又换了新LOGO?还改了英文名?”

最近,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奈雪的茶门店悄悄换了模样:品牌名简化为“奈雪”,英文名由原来的汉语拼音“NAIXUE”变成了中英混搭的“Naisnow”,LOGO也从方方正正的“奈雪的茶”变成了一个奇特的“雪花形状”图案。

然而与品牌方期待的“焕新”效果相比,网友们的反应简直可以称为“史诗级翻车”:

“Naisnow这个英文名,有种肚子没墨水硬秀的感觉。”

“一半直译,一半音译,又是拼音又是英文,太怪了。”

“字母上的点还特意设计成中文拼音第四声的音调,有点刻意了。”

细心的网友还发现,有些新店招牌上字母“S”似乎装反了——图中的“S”明显“上重下轻”,与正常书写完全相反。当然,也有人调侃,“或许这也是设计的一部分!”

这个新LOGO,由分散线条和顶端圆点构成的图案,本意是模拟雪花,却被大量网友吐槽“像病毒”: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有为奈雪打抱不平的网友提出,如果要改名,明明可以叫“nice snow”,在读音上朗朗上口,既能制造品牌联想,又富有美好寓意,营造深刻的记忆点。只是很快有人指出,这种大众化设计商标方面估计根本过不去。

但不管怎样,安神殡仪4000253450这次改名热度是赚足了。而且还对冲了一下奈雪前段时间的抽象事件:

五一节前,驻马店一家奈雪门店摆出一份《重要通知》,内容是:“淡水资源亮起红灯,希望大家节约用水,能喝奶茶就不要喝水,把水留给不能喝奶茶的孩子”。

涉事门店将内容发到网上,并附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和“抽象”的话题标签,将反智营销美化成“搞抽象”,导致奈雪登上微博热搜榜。

当然, 有一个风险是,改名容易让消费者忘了自己的脸。2022年,另一个奶茶明星书亦烧仙草获得近10亿元投资后,放弃“半杯都是料”口号,全面走健康路线,更换品牌LOGO和门店风格,将原本简单的、颇具古风气息的字体和“书”字印章LOGO,变成毫不相关的“兔头”。

这次改变导致品牌辨识度崩塌,不少消费者甚至把新风格的书亦当作山寨货。去年,关店上千家后,书亦烧仙草又被迫打造4.0轻中式门店,回归最早的国风、东方形象。

一次“爆改”,书亦烧仙草把自己改“掉队”了。奈雪改名换LOGO,不少人也担心:你可别把自己玩脱了。

三次改名背后,奈雪在折腾什么?

奈雪的品牌形象变迁,其实是品牌发展的缩影,从追崇日韩到拥抱国潮,再到如今想出海,一切都有迹可循。

第一阶段是“奈雪の茶(NAYUKI)”。2015年,当奈雪诞生之初,日韩文化正在国内盛行,包括但不限于奈雪の茶、元气森林、名创优品等,或多或少都让人误解,这是哪个日本品牌吗?当时的“奈雪の茶”使用日文假名“の”,英文名“NAYUKI”也采用日语罗马音拼写,明显带有浓厚的日式风格。

第二阶段是国潮风“奈雪的茶(NAIXUE)”。2022年,奈雪开始改造,提出了“奈雪的茶”和“NAIXUE”两个商标的注册申请,将日文字符“の”换成中文的“的”,英文名也从日语罗马音“NAYUKI”改为汉语拼音“NAIXUE”。

这次品牌调整,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毕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奈雪の茶”这种语感已经不再受追捧。

第三阶段则是现在的中西混搭“奈雪(Naisnow)”,品牌名简化为“奈雪”,英文名由“NAIXUE”变为“Naisnow”。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2月21日,奈雪注册了文字商标“奈雪”,次月注册了带新英文名的商标“Naisnow奈雪”,以及雪花形状的最新商标。

为何要改成“Naisnow”?不少消费者火眼金睛,这很可能是为了出海铺路。今年3月,奈雪发布财报时透露正在积极筹备欧美市场的首家门店,网传将落地纽约。

将“NAIXUE”改成“Naisnow”,一方面是因为“XUE”在英文读音中不好发音,“snow”更便于外国消费者理解;另一方面,已经成功出海的蜜雪冰城使用“MIXUE”品牌名,如果奈雪还用“NAIXUE”可能会造成品牌混淆。

实际上,改名对新茶饮品牌出海来说是常见操作。喜茶从“皇茶ROYALTEA”改为“喜茶HEYTEA”;霸王茶姬从拼音“bawangchaji”变为罗马音“CHAGEE”;茶百道把“Chabaidao”改为“ChaPanda”,巧妙融入四川地域特色。

问题在于奈雪的改名并不高明。网友直言:“比起喜茶HEEKCAA改HEYTEA,霸王茶姬BWTEA改CHAGEE,奈雪的改名不能说不惊艳,只能说有点牵强。老外有可能念成na is now。”

比起改名,奈雪更需要“改命”

一个成熟品牌的改名换标,背后往往预示着重大战略变化或经营困境。奈雪目前的处境,确实不容乐观。

奈雪此前定位高端茶饮“茶饮界爱马仕”,但原本的高价策略在当前消费大环境下遭遇挑战。比如饿了么加入外卖大战后,补贴满天飞,直接把奶茶补成了水。有网友分享:“花6.8元,就薅到了原价24元的奈雪杨枝甘露大杯——这是把奈雪打成了蜜雪。”

而在财务表现上,奈雪近年来表现不佳,2021年,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45亿元;2022年,净利润-4.61亿元;2023年,好不容易扭亏为盈,赚了2000万;2024年,再次亏损9.19亿元,创上市后历史新高。

反观竞争对手,古茗去年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5.7%;蜜雪冰城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大涨近40%。股价表现也是上市即巅峰。

相比之下,蜜雪3月初上市,发行价202港元每股,两个月涨幅超过150%,总市值逼近2000亿港元。古茗上市后涨幅也超过160%,总市值超过600亿港元。

甚至在今年2月,奈雪管理层还出现大变动。奈雪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邓彬离职,他是奈雪“3号位”,是除创始人夫妇外的唯一执行董事,2016年加入奈雪,是公司“开国功臣”。在他之后,非执行董事魏国兴、非执行董事马焱俊先后辞任。马是奈雪股东太盟的人,其辞任与太盟不断减持奈雪有关。

这些信号背后有两种可能:一是,管理层/资本方在战略上出现分歧;二是资本方对奈雪的未来失去信心。

在直营和加盟路线之间摇摆不定的奈雪,目前门店数量仅1800家,与蜜雪冰城的4.6万家、古茗的1万多家、霸王茶姬的6000多家相比悬殊。2023年7月,奈雪放开加盟,但到去年5月又暂缓了加盟节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管理能力跟不上的问题。

奈雪创立至今10年,品牌老化、市场竞争加剧,需要改的问题很多,而不只是一个名字。

一位网友的留言或许最能代表消费者的心声:“奈雪能不能别发癫了?以前的名字LOGO挺好的,别在这没必要的地方白下功夫好吗?专心做好产品才是真的。今年还说回归烘焙,结果就是烘焙几乎全死,各种预制。当初一口好茶,一口软欧包的奈雪哪去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记住一个品牌名不难,难的是让品牌名始终与“好喝”“值得”牢牢绑定。这才是真正的品牌资产。反之,一个连名字都念不顺的品牌,又怎能指望消费者对它保持长久的忠诚度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5-17 14:35 点击量:5